(来源:淘金ETF)
入市需谨慎炒股有风险,全文内容仅供参考交流进步!
节后首日A股市场迎来放量大涨,沪深两市成交额一举突破2.65万亿元,较节前成交增4720亿元,量能释放幅度罕见。盘面上,有色金属与半导体板块携手冲锋,前者强势领涨、后者早盘冲高,共同推动主要指数突破3900点整数关口,并创下近10年新高,看似一举化解了9月18日以来的调整危机。不过从涨跌结构看,全市场涨跌比约为3:2,个股分化对比鲜明,若细究盘面细节与外围环境,市场潜藏的分歧与风险仍不容忽略。
从板块表从板块表现看,强者恒强与后劲不足形成鲜明对比。有色金属板块凭借供需格局改善与资源价值重估逻辑,全天保持强势姿态,成为带动指数上行的核心力量;而半导体板块虽早盘气势如虹,午后却动能衰减,多数个股留下长长的上影线,暴露资金追高意愿不足的问题。这种分化背后,是市场对科技赛道估值与业绩兑现节奏的担忧,冲高回落的上影线,往往是资金分歧的直观信号,半导体板块的走势已提前释放谨慎信号。
指数突破3900点的里程碑意义,有人感觉是疯牛的开始,在当前阶段也需理性看待。
此前有判断:作头阶段出现创新高并不稀奇,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无法代表调整风险的彻底解除。节前先回补缺口再上攻的预期尚未兑现,且今日指数冲高过程中,成交量虽有放大却未突破前期高位。盘面上,既有踏空资金急于追涨入场,也有因担忧风险选择观望,对于今日未上车而言,无需急于追高,可等待指数回踩今日形成的平台支撑位时再择机介入,这既是对当前谨慎情绪的适配,也是更稳妥的布局方式。叠加假期期间全球市场的复杂表现,美股与其他亚太股市动辄创新高,恒生指数却在冲高后陷入四连阴,独自走弱的港股市场,已为A股敲响外围联动警示。
港股的疲弱,本质上反映区域经济压力的传导。9月香港PMI降至50.4的荣枯线边缘,新出口订单更是录得三年半以来最大跌幅,经济复苏动能的问题凸显。港股作为A股的先行指标之一,其独自落寞的走势,无疑是对A股的隐性警讯,尤其是在A股市场满心期待光辉10月、憧憬4000点关口之际,外围市场的不确定性与区域经济压力,将成为制约指数持续上行的重要变量。
这当前市场对4000点的乐观预期,更需锚定权重板块能否接棒这一核心前提。若银行、保险等金融权重股的调整尚未结束,无法承担起稳定指数、带动人气的重任,即便指数侥幸触及4000点,也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行情。没有权重股支撑的指数冲高,感觉心底不踏实,金融板块的表现,将直接决定本轮行情的高度与持续性。
科技赛道的估值泡沫隐忧,在甲骨文事件后更显突出。海外科技巨头甲骨文因采购英伟达芯片扩产算力,却陷入投入大于产出的亏损困境,这一案例为国内科技股敲响警示:当前AI赛道方兴未艾,大量资金涌入算力、算法等领域,部分企业营收尚未兑现,股价已先行大涨,估值与基本面的偏离度持续扩大。估值终须基本面验证,盲目挤入热门赛道,终将面临‘戴维斯双击’,国内科技企业若不能实现盈利闭环,高估值会存在的。
具体到个股与板块层面,资金的谨慎情绪已开始蔓延。华虹公司早盘20%涨停,收盘时涨幅收窄至12%,午后巨额成交量背后,是资金换手还是获利了结?中芯国际更是从红盘翻绿,恒生科技股中的半导体成分股同步跳水,这些细节都指向同一个信号:在高估值、高波动的环境中,部分资金已选择趁高位撤退,有落袋为安的疑点。每一次放量都需警惕,若量能伴随分歧放大,便是风险积累的开始,当前市场已进入放量不代表安全,反而需更谨慎的特殊阶段。
整体来看,今日市场的放量冲高,既是短期资金情绪的集中释放,也暗藏多重待解的风险。无论是权重板块的接棒能力、科技赛道的估值消化,还是外围市场的联动影响,都需要后续量能与业绩的双重验证。在4000点预期面前,保持理性、聚焦业绩、规避高估值泡沫,才是应对当前复杂行情的核心策略。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点个再看你先发财! ]article_adlist-->炒股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