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荣庆《仙崂揽胜图》
《仙崂揽胜图》:
山海灵秀处的古今长歌
□何荣庆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黄海的薄雾,洒落在崂山层叠的峰峦之上,这座素有“海上仙山”美誉的奇境,便在天地间晕染开一幅气韵万千的立体长卷。它既裹挟着上古神话的缥缈仙气,又涌动着当代生活的蓬勃脉搏,在山海交接处,奏响了一曲跨越千年的古今交响。

盘山公路如一条灵动的玉带,在青山翠谷间蜿蜒盘旋。旅游大巴往来不息,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与山风、鸟鸣交织成独特的“迎客曲”。它们载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一头扎进崂山的怀抱——时而在云雾中穿梭,如游龙隐现;时而在峰回路转处惊现,似明珠嵌于翠幄。而路旁那些太阳能与风能路灯,静默地伫立着,金属的质感与山水的苍润形成奇妙碰撞。它们是现代科技的微小触角,将清洁能源的脉搏注入古老山径,让每一个行经此处的人,都能在“行到水穷处”的古典意趣里,瞥见“坐看云起时”的现代智慧。

山坳深处,几簇红瓦洋房悠然坐落。那红瓦如丹,在绿树浓荫的映衬下,像极了画家不经意间点染的朱砂,鲜活而温暖。洋房的白墙被山风擦拭得明净,窗棂里偶尔泄出的笑语,与山间的鸟鸣、泉响融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现世图景。这些建筑不再是古籍中“仙人居所”的虚幻想象,而是崂山人民幸福安康的具象载体——它们依偎在山海的臂弯里,见证着世代居民在这片灵秀之地耕耘、收获,把日子过成了诗,把生活绘成了画。

再听那山泉,自危岩绝壁间潺潺淌下,似是天地间最纯净的血脉在奔涌。水珠撞击石面,碎作银珠万斛,又汇作细流,一路欢歌,向着山脚的黄海奔去。那声响,是生命的律动,是自然的絮语,在寂静的山谷里回荡,诉说着崂山“亘古不息”的生命力。它从远古的地质运动中诞生,在岁月的长河里奔涌,见证过秦皇汉武的求仙足迹,也映照着当代游人的惊叹目光,始终如一,生生不息。

崂山的峰峦,是大地褶皱里的诗行。它们层叠起伏,或如利剑直刺苍穹,或如巨兽蛰伏云端。当云雾从海面蒸腾而上,缠绕于峰腰之间,整座山便成了仙境的剪影——群峰在雾霭中时隐时现,似有仙人驾云,在峰头若隐若现。这“海上仙山”的意境,并非文人墨客的凭空臆想,而是崂山与生俱来的灵秀气质。它的每一道山峦,每一处沟壑,都镌刻着地质变迁的史诗,也渲染着东方美学的气韵。

在这里,时间仿佛有了双重形态。古有隐士结庐修行,今有游人踏歌而来;昔有仙人传说缥缈,今有现代生活鲜活。崂山以它的兼容并蓄,让“仙山”的缥缈与“人间”的烟火共生,让自然的壮美与人文的温情交融。它是一本立体的典籍,翻开来,是山海的雄浑、历史的深邃;合卷时,是生活的温度、未来的期许。
若你有幸揽胜崂山,便会懂得:它的美,不止于奇峰怪石的视觉冲击,不止于云雾松涛的听觉盛宴,更在于古今碰撞的灵魂震颤——在这山海灵秀处,每一块石头都藏着故事,每一缕山风都裹挟着诗意,每一处现代印记都在诉说着传统的新生。这便是崂山,一座山的史诗,一方水土的长歌,在时光的河流里,永远唱不尽,看不厌。

作者简介:
何荣庆
笔名以恒,曾用名何坚,1945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现为南京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颜真卿书画院院委,南京墨之轩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紫金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研究员。
炒股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