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的外治疗法之一,是借助药物对穴位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过入经,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从而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贴膏主要成分之一白芥子除了能化痰止咳外,更重要的是一味发泡剂,通过本药刺激皮肤,让皮肤发红或者起水泡,从而让机体产生免疫力,快速消除炎症,达到化痰止咳的目的,很多中医院用白芥子做主药,在夏天进行冬病夏治治疗哮喘。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记载:“蚖……以蓟印其颠”,即用白芥子捣烂外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毒蛇咬伤。这是最早的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体表、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反之,在体表穴位用药或施以某种刺激也可以影响内脏。
现代医药学透皮吸收理论研究表明:皮肤具有适量吸收药物的作用,药物贴于体表不仅能治疗局部病变,其中的有效成份还可以通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中,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
相传《咳喘膏》处方源自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是天津同仁堂原研产品。由著名中成药“速效救心丸”研发人、享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章臣桂教授,70年代在天津同仁堂工作期间主研。将原方升级改良,加入西药“盐酸异丙嗪”,采用中西药结合,起效速度更快,疗效更确切,过敏率极低。
咳喘膏由白芥子、细辛、洋金花、甘遂、樟脑等药物组成,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具有止咳、平喘、利湿祛痰的作用,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与肺脏、气管密切相关,咳喘膏贴于这些穴位上,一是对穴位有效刺激;二是透过皮肤吸收两种作用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疗肺脏失调引起的咳嗽、气管炎和哮喘。
图片
【老标准】
标准来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
咳喘膏
拼音名:KechuanGao
书页号:Z7-120
标准编号:WS3-B-1383-93
【处方】芥子192g,甘遂192g,延胡索62g,细辛62g,洋金花62g,干姜50g,樟脑33g,盐酸异丙嗪2g。
【制法】以上八味,芥子粉碎成极细粉,取芥子粉末8g,用汽油 55g分二次浸泡滤除溶剂后,药渣阴干,待汽油挥发后,过七号筛备用,其余除樟脑、盐酸异丙嗪外,甘遂等五味粉碎成最粗粗,与剩余芥子粉末混匀,用90%乙醇提取四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基质按橡胶膏剂项下(附录18页)第一法制备,加入上述浸膏、樟脑、盐酸异丙嗪及经脱脂后的芥子粉末,充分搅拌,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性状】本品为淡绿色的片状橡胶膏;味辛辣。
【功能与主治】止咳平喘,利温祛痰。用于单纯型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哮喘(除心脏引起的)等症。
【用法与用量】贴于胸、背部支气管分布区的穴位,一日更换一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咳喘膏说明书(外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警示语
(本品含樟脑、盐酸异丙嗪、甘遂、洋金花)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咳喘膏
汉语拼音:Kechuan Gao
【成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洋金花、干姜、樟脑、盐酸异丙嗪。
【性状】本品为淡绿色的片状橡胶膏;味辛辣。
【功能与主治】止咳平喘,利湿祛痰。用于单纯型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哮喘(除心脏引起的)等症。
【用法与用量】贴于胸、背部支气管分布区的穴位,一日更换一次。
附常用贴药穴位部位:
1.天突:胸骨柄上缘凹陷处。
2.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
3.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4.定喘:大椎穴旁开 0.5寸处。
5.外定喘:大椎穴旁开 1.5寸处.
6.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7.丰隆:犊鼻下8寸,胫骨前脊外侧约2寸处。
8.膻中: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正当两乳之间。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包装】复合袋,4贴/袋。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WS3-B-1383-93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1021531
【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陕西东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图片
【贴敷过程中皮肤过敏处理】
①咳喘膏贴敷时间可适当减少,因其含有温阳散寒,补火助阳之温热之品,部分出现瘙痒难耐时请马上揭去,如出现皮丘疹或荨麻疹可用京万红、皮炎平涂抹。
②本药因为是利用中医天灸的原理,利用白芥子发泡的功效,让皮肤发红,起小水泡,以增加人体免疫力,皮肤发红,起小水泡为正常现象,水泡内为免疫液,不必挤破,如破溃,可抹红霉素软膏、湿润烧伤膏即可。起水泡后下次可在旁边换一位置贴敷。
③个别人有过敏的主要症状是发痒,起红疹或小红疙瘩等,如遇此情况,请立即停止贴药。
图片
【贴敷禁忌】
1.贴敷之前询问是否有过敏史,皮肤过敏、皮疹、溃破者切勿使用;
2.贴敷之前保持皮肤的清洁于干燥,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
3.医生贴敷注意掌握时间,对于皮肤比较娇嫩及小儿应减少贴敷时间;
4.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属于正常现象,如贴敷出有灼烧或针刺样剧痛,应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5.如出现轻微皮肤过敏情况,擦抗过敏软膏即可(如丹皮酚软膏);
6.敷贴期间忌食海鲜、肥甘厚腻、生冷辛辣之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炒股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