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一早,光明日报文艺部的老记者梁若冰就出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她的脖子上挂着闪着金色光芒的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她说:这一天不仅是国难日,也是她的爷爷——抗日将领梁立柱离世79年的祭日。“我和家人一大早就到爷爷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遗物前祭奠,还特地带来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给他的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梁若冰说,“爷爷若天上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梁若冰介绍,梁立柱将军曾两次获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的纪念章,他的遗物多次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主题展中展览。此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中,便陈列了梁立柱将军在绥远前线作战时使用的军事地图册和军事望远镜。
“我小时候悄悄摆弄过这些老物件,爸爸总是藏起来不让我乱翻,要不然也不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据梁若冰回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馆之初,收藏部负责人乔玲梅来到家里收集文物,梁若冰的父亲梁子筠(时任职于民革石景山区工委)经过反复的考量并征求家人同意后,将多年以来细心保存着的军事地图册、望远镜、公文包等7件抗战文物悉数捐赠。时隔多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保部还妥善保留着39年前梁家捐赠的编号收据底单及捐赠证书。
梁立柱祖籍河北威县。梁若冰曾听长辈回忆:20世纪30年代,祖父曾在青岛、烟台、蓬莱、龙口一带驻守多年,那时日军时不时前来骚扰,并且开来军舰要求强行登陆。骑兵出身的梁立柱,在祖国领土领海主权完整的问题上丝毫不退让,欺软怕硬的日本侵略者只能灰溜溜地调转船头离岸。
1984年,梁若冰成为一名记者,工作之余她不断搜集着梁立柱将军的生平轶事。通过父辈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资料,她逐步了解到:祖父梁立柱自陆军大学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艰苦的一线参加抗日战争。1939年他给李玉堂做副军长,在浙江武义牛头山阻击日军,打得日本人抱头鼠窜,1940年终于到了傅作义领导的抗日主战场绥远前线。
“那时,边陲环境艰苦、战争环境严酷,爷爷在绥远前线率部队与日军作战期间屡立战功。他人生的最后六年多,也是在抗日主战场绥远度过的。”梁若冰介绍道,1986年5月31日,她随父亲来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董其武家中,董其武充分肯定了梁立柱将军在抗战期间的表现。这一年,梁若冰的父亲梁子筠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缅怀文章《一位鲜为人知的抗日将领——回忆我的父亲梁立柱》。
“9月3日,我受邀和很多抗日将领、英雄、名人的后代一起观看了《正义必胜》文艺晚会,深受感动。”梁若冰说。今年,作为抗战先烈的后人,梁若冰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她表示,她会追寻祖父那一辈人的足迹,学习和传承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报通讯员张英超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笑萌)
炒股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